摘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商标可以授权其他公司使用,但需遵循法定程序并签订书面合同。以下是构卓企服介绍具体操作要点及依据: 一、法律基础与授权类型 法律依据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三条,商标注册人有权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需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商标可以授权其他公司使用,但需遵循法定程序并签订书面合同。以下是构卓企服介绍具体操作要点及依据:
一、法律基础与授权类型
法律依据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三条,商标注册人有权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需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需保证商品质量,并在使用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名称和商品产地。
许可类型
独占许可:许可人在约定范围内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且自身不得使用。
排他许可:许可人在约定范围内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但自身可使用。
普通许可:许可人可自行使用并许可多个被许可人使用。
提示:未明确勾选许可类型的,视为普通许可。
二、核心流程与备案要求
签订书面合同
合同需明确以下内容:
许可商标的名称、注册号、核定使用商品/服务范围;
许可类型、期限、地域范围;
许可费用及支付方式;
质量监督条款(如被许可人需定期提交产品检测报告);
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示例条款:“被许可人需每季度向许可人提交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如连续两次检测不合格,许可人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违约责任。”
备案程序
备案效力:备案非合同生效要件,但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例如,若许可人后续将商标转让给不知情的第三方,未备案的被许可人无法主张继续使用。
备案材料: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表》;
许可人/被许可人身份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副本);
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机构办理时需提供)。
办理途径:
通过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提交电子申请;
直接到商标局受理窗口或京外审查协作中心办理;
委托备案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时间与费用: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备案申请,备案费标准以商标局公布为准。
公示与变更
备案信息将在《商标公告》上公示。若许可范围、期限或主体名称变更,需重新提交备案申请。
三、双方权利义务与风险控制
许可人义务
确保商标有效性(如按时续展);
按合同约定提供商标使用授权文件;
定期监督被许可人使用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
被许可人义务
在使用商标的商品上标注被许可人名称和产地。例如,某服装公司授权其他厂商生产“XX”牌衬衫,需在吊牌上加注“生产厂商:XXX有限公司”;
不得超出合同约定范围使用商标;
维护商标声誉,不得进行任何损害商标价值的行为。
风险防范措施
许可人风险:
要求被许可人提供保证金或银行保函作为履约担保;
在合同中约定“许可人有权随时检查被许可人的生产经营场所”;
定期检索商标公告,监控是否存在侵权或恶意抢注行为。
被许可人风险:
要求许可人提供商标无权利瑕疵声明(如未质押、未被查封);
在合同中明确“若商标被宣告无效,许可人需退还全部已支付费用并赔偿损失”;
对商标使用情况进行公证,保留使用证据以防未来纠纷。
四、特殊情形与注意事项
共有商标授权
若商标为多个主体共有,需全体共有人一致同意方可授权,并在备案材料中提交共有人身份证明及同意文件。
再许可与分许可
被许可人如需将商标再许可给第三方,需在原许可合同中明确约定或取得许可人书面授权,并办理相应备案手续。例如,某餐饮品牌授权A公司使用商标,A公司拟授权B公司开设分店,需在原合同中约定“被许可人有权在授权区域内分许可第三方使用”,并将分许可合同报商标局备案。
国际商标授权
若涉及海外市场,需同时考虑目标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例如,美国要求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必须在商标注册后3个月内备案,否则可能影响商标维权。建议通过马德里体系或逐一国家注册完成国际布局后再进行授权。
通过以上步骤,公司可合法、规范地进行商标授权,既充分利用商标价值,又有效控制法律风险。建议在操作前咨询专业知识产权顾问,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最新法律要求。